位置:CFW设计大赛网 > 设计大赛 > 数字影视 > 微电影
  • 2025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青瞳视觉-“数字造梦”专项赛(截至2025年6月15日)

    2025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青瞳视觉-“数字造梦”专项赛(截至2025年6月15日) 已截止

    2025.02.27-06.15

    数字影视微电影

    1819 收藏

参赛提示

1、该大赛组委会需要线下快递大赛报名表及作品;

2、请勿相信要求参赛者必须先上传稿件及报名表至其他网站才能确保正常参赛

3、任何第三方平台投递稿件及身份信息极其可能被挪为他用,导致身份信息泄露

CFW设计大赛网为本次大赛战略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大赛征稿、宣传及报道服务。请不要相信唯一,独家等字眼!有疑问请致电组委会!

大赛简介

图片


01. 青瞳视觉-“数字造梦”背景


青瞳视觉-“数字造梦”赛道聚焦数字艺术与技术创新,鼓励参赛者运用光学动捕、虚拟拍摄等前沿技术,探索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我们期待参赛者突破传统艺术边界,推动艺术、设计与科技的交叉融合,树立中国数字艺术的审美新标准,引领数字艺术创作的变革与创新。


02.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上海青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


03.征稿对象


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均可参加。


*专项赛评选:无需省赛,直通国赛。


04. 大赛类别设置与版权存证


*参赛作品必须先存证(免费存证,版权归参赛者个人或参赛团队)再提交(提交时点击存证按钮即可),不存证的作品视为无效作品。承办方有获奖作品使用权。

♦3D动画短片类♦虚拟拍摄短片类♦数字人表演秀类


05.评审与打分


1、评审方式

初赛:由承办方组织评审专家线上打分入围。 决赛:采用现场命题赛形式,参赛队伍需提前准备数字资产素材库,在48小时内完成创作并进行答辩,终评专家根据现场表现打分。国赛成绩由初赛作品得分(50%)和决赛作品得分(50%)综合评定,最终决出国赛一、二、三等奖。3D动画短片类,参赛队伍需使用现场提供的光学动捕设备进行二次创作,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完整的短片作品。虚拟拍摄类,参赛队伍可自行选择虚拟拍摄场地进行远程创作。为确保公平性,大赛承办方将在各场地统一安装监控设备,全程监督创作过程。数字人表演秀类,参赛队伍需利用现场搭建的光学动捕设备进行实时表演,评审专家将根据现场表现直接打分。

2、奖金设定(共三个方向)

国赛一等奖:奖金2000元 + 一套光学动捕设备的6个月使用权,并享受青瞳视觉相关专业人士的免费培训。 国赛二等奖:奖金1000元 + 青瞳动捕基地(任何青瞳动捕基地均可)4次免费使用权,每次时间不超过4天。 国赛三等奖:青瞳动捕基地(任何青瞳动捕基地均可)2次免费使用权,每次时间不超过2天。

3、获奖比例

获奖比例:按总投稿数量的4%入围国赛,入围国赛的个人或团队进行现场命题赛,并参加答辩,不参加现场赛和答辩的作品,自动降级为优秀奖。 48小时现场命题赛及答辩地点:另行通知

4、评审标准

►3D动画短片 艺术表现(40分):故事性、创意与构思、视听语言。 技术运用(50分):动捕数据质量、人物模型与材质、场景与灯光。 整体效果(10分):完成度、感染力。

►虚拟拍摄短片 创意与构思(20分):创意新颖性、构思巧妙性。 画面与特效(30分):画面美感、特效运用、技术难度。 故事性(20分):故事完整性、情感共鸣。 音效与配乐(20分):音效运用、配乐选择。 整体效果(10分):作品完成度、作品感染力。 必要条件:虚拍画面长度至少达到30秒。

►数字人表演秀 视觉效果(40分):数字人形象设计、虚拟舞台效果。 表演动作精准度(40分):动捕数据质量、动作契合度。 舞台表现力(20分):表演感染力、音乐与音效。


5、大赛报名与投稿截止日期

2025年2月27日——2025年6月15日下午17:00止。



06. 作品提交平台及免费存证


1、请在大赛官网www.cdec.org.cn(点击进入报名入口),统一报名与上传作品,并且免费为投稿作品存证。

2、大赛咨询:

大赛秘书处咨询:师老师 电话:010-89576608  18513190168

(请于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30拨打咨询)


07.初赛作品提交要求


时长要求:1-5分钟,格式:MP4,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线上提交成片,并需提交工程文件(含动捕数据、虚幻工程文件、虚拍原始数据


08.参赛注意事项


(一)  作品不得包含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宗教相关的歧视性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如由此引起的相关法律后果均由参赛者承担;(二)  作品必须为原创,集体创作作品参赛需征得主创人员的同意,所有作者签名确认方可投稿。参赛者提交的作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任何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权利,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习俗。凡涉及抄袭、剽窃、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等行为,参赛者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与主办单位及组委会无关,并且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教育部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如作品涉嫌造假,所在学院将受到严重批评,学科、专业、科研等,均会受到影响,请不要为母校带来负面影响);(三)  参赛作品必须是赛程内创作、未公开发表的,大赛不接受在其它赛事已经获奖的作品;(四)  组委会接到实名举报,有抄袭、侵权或其他不当行为证据后,将取消入围资格;若为获奖作品,则追回颁发的获奖证书。对赛事造成恶劣影响的,大赛组委会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五)  组委会对大赛提交的作品,有进行学术交流、商展、宣传、使用推广、产业转化代理等权利;(六)参赛者或参赛团队拥有各自参赛作品的版权;(七)大赛组委会拥有赛事最终解释权。

相关赛事

第十一届“濮院杯”PH Value中国针织设计师大赛
相关资讯
移动应用
添加微信客服
联系客服
返回顶部